來源: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劉嵐
有的家長自己騎車都很困難,孩子也很擔心在這樣的山路上是否安全。
家長們每天都要騎摩托從很遠的村莊來學校接送孩子。
孩子小時候的照片已經成為了家長們再難找回的記憶。
父母送來了行李卷,越來越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住校。
(劉光昱/圖)
孩子們原本不必走那么遠
“村頭原本有所小學,不用上大路,孩子們獨自步行就能去上學,但是前幾年給取消了。”秦皇島市青龍縣山神廟小學校車事故之后,村民們對原來村里的小學有了更多的懷念。
學生在哪里,學校就應該在哪里。孩子們上學原本不必走那么遠,在家門口上學不應該是一種奢望。
溯至上世紀90年代末,撤點并校就開始行動。到2001年,隨著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文件后,“撤點并校”以狂風驟雨般的態勢橫掃了中國廣袤的農村。民進中央向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提案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我國農村的小學從55萬所減少到26萬所,平均每天消失56所農村小學。
其實,《決定》對“撤點并校”早有明確要求:“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學點,防止因布局調整造成學生輟學。”但事實上,許多地方在教育布局調整的這場“狂歡”中,已偏離了調整的初衷,以整合教育資源為借口,把撤并當成了唯一的目的。其實質是為了方便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管理、并減少教育投入。現實情況是,越“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撤并的力度越大,甚至發生過強行撤并事件。
而被廣泛推行的寄宿制學校,受經濟等因素影響,在住宿、吃飯、運動、衛生等條件上存在短缺問題;義務教育階段雖然是免費教育,但住宿、伙食等費用無疑增加了農村家庭的教育負擔……
3月29日下午5時,拄著拐杖的賈志永站在炕沿邊看著打點滴的妻子,“一刻也不敢離開,怕她想不開”。3月26日早晨,在山神廟小學上學的兒子乘坐的面包車出了車禍,兒子“走”后,妻子這幾天眼淚都哭干了。
山神廟小學覆蓋青龍滿族自治縣山神廟、紅水、鸚鵡山、三岔四個行政村,每個村又有多個組,距離學校最遠的有20多里山路。之前,各村都有自己的小學,但撤點并校之后,包括幼兒園的孩子在內,都被集中到了新建的山神廟小學。并校后,離校遠的孩子基本都乘坐私人車輛上學。
去年,頻發的校車事故占據了輿論焦點,但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山神廟小學的眾多家長并沒覺得乘坐私車是個多大的問題,而今年“3.26車禍”,不可承受之痛沒有預兆地降臨到了這些家庭身上。
3月29日,記者赴青龍縣采訪時發現,之前各村接送孩子的私人車輛都不敢再拉人,這些天,不少離校遠的孩子沒去上學,有些家長甚至擔憂,孩子會因此而不得不選擇輟學。
時間定格在那個初春的早晨
3月26日,對于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鎮三岔村四組的學生家長來說,是個黑暗的日子,該村在9公里之外的山神廟小學就讀的所有孩子遭遇車禍,3個孩子當場死亡,多人受傷。
開車的是同村在山神廟小學上班的一位老師,自從三岔村小學被撤并到山神廟小學之后,老師便駕駛私家面包車捎帶孩子們上學。3月26日早晨,面包車行駛到下彎子村附近一處陡坡時,因為路面結冰打滑,這輛荷載8人卻“塞進”了17個孩子的車輛側翻在路邊。
6周歲的兒子在車禍中喪生使不幸再次降臨到村民賈志永身上。2007年初,賈志永下煤窯腰被砸傷,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這些年一直是妻子照顧孩子、照顧他,但是兒子出事兒之后,拄著拐杖的賈志永使勁兒讓自己直起腰桿,他說他得撐起這個家。
而在賈志永妻子的眼里,兒子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也寄托了她無限的希望。“家里條件不好,但從沒虧過孩子。孩子上學早,六點半就得走,我五點多就起床,想法給他弄點順口的飯。”那天,像往常一樣,賈志永拄著拐杖挪到桌子邊,一口一口地喂孩子。沒想到,那個早晨成了夫妻倆最后一次“伺候”兒子的機會。
這次車禍中,村民賈占學失去了被他視為“公主”的6周歲的女兒。“每天我們兩口子都去趕集賣衣服,那天早晨七點多,親戚打電話說孩子坐的車出事兒了,我們立刻往回趕”,從賣衣服所在的集鎮到車禍現場要經過一個1200米的隧道,當時隧道里堵車,賈占學的妻子說,她一路跑過隧道,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閨女受傷了,多受罪啊,我得趕緊過去把她送醫院”。但是,到達車禍現場時,她看到地上躺著三個孩子,其中一個正是她的女兒,冰冷的小尸體已感覺不到任何的傷痛。
女兒的乖巧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我們倆每天趕集賣貨,孩子大多時間跟著奶奶,奶奶燒火,她就幫著抱柴火,奶奶做飯,她幫著喂狗,孩子愛笑,見到村里人都會主動打招呼,奶奶碰上不開心的事兒,她都會想法逗著奶奶笑。”自從孫女離開,奶奶便一病不起。
搭乘私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3月29日下午3時,山神廟小學校門前已經聚集了20多位家長,之后,仍有騎電動車、摩托車或開車的家長陸陸續續到來。學校附近的一位村民說,“之前不這樣,孩子們都搭各村的車上學,自從出事兒之后,車都停了,家長們開始自己接送。”
三三兩兩的家長一起聊天,但很少提及前幾日的車禍,當記者問及此事,家長們對捎帶孩子們的車主并未表現太多的抱怨。
撤點并校之后,山神廟、紅水、鸚鵡山、三岔四個行政村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都被集中到了新建的山神廟小學,遠的村落離校有20多里。
因為路遠,家長們不得不讓孩子搭乘私人車輛。“有不少捎帶孩子的私人車輛都是家長主動找上人家的,有的車剛開始就是接送自家的孩子,但是同村的左鄰右舍、叔叔大爺都讓幫忙帶上,拒絕誰也不合適,慢慢地一輛車捎帶的孩子就多了起來。”
盡管大家都知道搭乘超載的私人車輛很不安全,但是十幾二十里的山路,天天接送,誰家能騰出這樣的人手?再說,山路上騎電動車、摩托車不僅孩子風吹日曬,跟著受罪,而且更不安全,所以沒出事兒之前也只能選擇搭乘私人車輛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8x8x1948.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