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來源:法制日報】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如何達到80%
對話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
《法制日報》記者 趙 麗
《法制日報》見習記者 鄒星宇
記者:近日,教育部印發《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再次明確了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主要指標和標準: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即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校車)
熊丙奇:要達到這個目標,形成政府對投入學前教育經費的強制約束,最好的辦法是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我建議,至少將小學前一年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這樣既能保證孩子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也能保證不愿上3年幼兒園的家長得到一定的自主權。以義務教育標準來發展學前教育,還能夠明確學前教育教師的編制及待遇問題。
儲朝暉:這次的《評估辦法》實際上對幼兒教育的督導起到了更加規范的作用,但在短期內很難落實。其中有財政補貼的問題,也有幼兒園教師素質的問題。
要想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首先要讓更充足的資源進入幼兒教育。只有資源充足,有適度的競爭,質量才能提高。如果成了單一的稀缺資源,質量就不會高。因此,要讓更多的幼兒園辦園主體與多樣性的經費進入學前教育領域。
記者:《評估辦法》明確提到財政投入要到位,落實省定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落實企事業單位、部隊、高校、街道、村集體辦幼兒園財政補助政策;落實省定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同時要落實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辦法;幼兒園收費標準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動態調整;各類幼兒園無不合理收費。
熊丙奇:要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就需要國家增加供給,提高公辦園的比例,發展普惠幼兒園。一是政府加大投入,增加公辦幼兒園的學位;二是政府加大對現有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像北京等地方都已經明確把學前教育納入財政預算。
然而,政府投入的力度還是取決于當地政府,這就造成了各地水平不一,有的地方政府比較重視,學前教育經費占整體教育經費的比例可能達到8%至9%,有的地方可能就只有2%至3%。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任務,不增加投入,導致表面上普及普惠,造成掛牌辦園的情況。要保障政府投入,必須建立政府撥款的機制。
記者:《評估辦法》還明確要求教師工資待遇有保障。規定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同工同酬;參照公辦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合理確定民辦園相應教師工資收入。
熊丙奇:要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問題,還是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如果政府在要求辦普惠園的同時,又沒有提供足夠的補貼,就會導致幼兒園教師待遇低,從而吸引不到優秀的教師。
儲朝暉:要跳出原來“鐵飯碗”“大鍋飯”的體制,政府要承擔責任。如果政府承擔起責任,給予足夠的補貼,也就不會產生編制這樣的外部需求。
記者:此次《評估辦法》還提出縣級自評,市級初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的督導評估程序。這也是最引人關注的部分。
熊丙奇:目前已經有相關的政策標準,但有些民辦園轉普惠性幼兒園時,沒能根據幼兒園的特色和歷史進行合理的轉變,導致教學質量下滑。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監管和調整。
還有些地方存在標準過高的情況,比如場地、師資等要求,很多幼兒園達不到這些要求,就只能作為“非法幼兒園”存在。這就涉及幼兒園的設計標準建設問題,標準過高,幼兒園供給資源不足,同時對幼兒園的需求很大,導致幼兒園的監管失靈。
落實監管的關鍵還是要保證有關部門履責。除了要求行政評估督導之外,還要發揮人大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目前我國整體還沒有形成對學前教育的正確認識,部分地區還沒有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還有些地區可能存在總體教育機構不足的情況,那就應該結合中西部地方的情況,建立轉移支付機制。比如,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補貼占多數,地方政府占少數,東部地區地方政府占多數。同時還要強調省級財政的統籌,對那些基礎薄弱的縣,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來保證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對于鄉辦幼兒園,限于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以由上級部門進行統籌,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促進學前教育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8x8x1948.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