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燕趙都市網
作者:網絡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介紹2012年主要任務時表示,要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資源配置要向中西部、農村、邊遠、民族地區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繼續花大氣力推動解決擇校、入園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農村中小學布局要因地制宜,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關系。辦好農村寄宿學校,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
本報記者就農村教育相關問題采訪了部分政協委員,并對省內一些教育界人士進行了連線采訪。
會外連線一:期待農村寄宿補貼范圍擴大
“現在是23%的寄宿學生能享受補貼,這個范圍能不能擴大到所有的寄宿學生?”石家莊市靈壽縣陳莊鎮新開博深希望小學校長馬成保聽完政府報告后,提出了上述問題。
新開博深小學現有學生350人,因離家遠,沒有車接送,一至六年級310名學生住校,住宿生中,小的孩子也就七八歲,“很心疼啊,這么小的孩子離開家長自己照顧自己。”馬成保介紹,“住校孩子多,生活不能自理,即使任課老師輪值也照顧不過來。而山區教師本來就缺乏,再讓老師承擔過多的責任也不現實,而招聘專職的生活老師,學校的力量無法解決。”
人員問題并不是寄宿農村小學面對的唯一困境,孩子的營養補貼不是全范圍發放,孩子們吃飯營養是否能跟上,也是他們面對的問題。新開博深小學的學生吃飯大多是自費。馬成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中年級孩子一天的伙食費五六元錢,一個月在校20天左右,每學期約4個月在校,也就是480塊錢。”
目前,全校住宿生中,每學期23%的寄宿生可以享受補貼,過去這筆錢是350元,如今提高到了500元,基本解決了孩子住校帶來的家庭負擔。但是每學期“選”貧困生,讓馬成保很心酸,“山里的孩子,條件都不好,這筆錢不多,但是對一個山里家庭是個不小的負擔。要是能把補貼的范圍擴大,就有更多的孩子吃得飽吃得好。”
會外連線二:先有校車才能提安全
本報報道的易縣校車模式受到省內肯定。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農村中小學布局要因地制宜,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關系。加強校車安全管理。”
易縣教育局普教股副股長劉金海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對政府下一步的工作很關注,因為目前易縣模式的運行中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易縣的校車模式,是在易縣合并村小力度很大前提下開展起來的,已經合并的,退回去可能性不大。因此,當下如何做好校車安全工作是重頭。”劉金海說。
另外,校車實際上是拼租車,流動性大。一車一檔往往剛建好,但一輛車和司機轉行不干了就比較麻煩。如果有了固定的、正規的、有專職司機的校車,這一切都將迎刃而解。“盼校車。希望政府、社會,能想辦法解決我們對校車的需求,老師和教育部門都能騰出手來更好地教學和保障學生安全。”劉金海說。
委員說法:等待出臺更具體的措施
5日下午,北京國際飯店民盟組正在熱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農村教育是參會委員們討論的一個重點。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廣東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李竟先說,針對寄宿制學生的生活情況,她專門做過調研,有的貧困地區,住校的學生甚至沒有被子,這次的報告中,專門提出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就一定要有具體的政策措施,落實到每個孩子頭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蔣華良提出,貧困地區的教育解決好,在目前的情況下,要么解決好校車的安全,要么解決好寄宿制。“從現實來看,不管是經濟上還是山區的道路狀況,校車并不是首選。如果一周或者兩周回家一次,就不需要校車,這就需要寄宿制能有更好的保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拿出4%的國內生產總值投入教育支出,這其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各種配套和補貼上,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就會有很大的改善,我們也期望政府拿出更具體的措施,讓教育公平從基礎就能體現。”蔣華良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8x8x1948.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