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政府網站
作者:國家質檢總局 標準化委員會
12 安全防護裝置
12.1 汽車安全帶
12.1.1 乘用車、公路客車、旅游客車、未設置乘客站立區的公共汽車、專用校車和旅居車的所有座椅、其他汽車(低速汽車除外)的駕駛人座椅和前排乘員座椅均應裝置汽車安全帶。
12.1.2 所有駕駛人座椅、前排乘員座椅(貨車前排乘員座椅的中間位置及設有乘客站立區的公共汽車除外)、客車位于踏步區的車組人員座椅以及乘用車除第二排及第二排以后的中間位置座椅外的所有座椅,裝置的汽車安全帶均應為三點式(或四點式)汽車安全帶。
12.1.3 專用校車和專門用于接送學生上下學的非專用校車的每個學生座位(椅)及臥鋪客車的每個鋪位均應安裝兩點式汽車安全帶。
12.1.4 汽車安全帶應可靠有效,安裝位置應合理,固定點應有足夠的強度。
12.1.5 乘用車應裝備駕駛人汽車安全帶佩戴提醒裝置。當駕駛人未按規定佩戴汽車安全帶時,應能通過視覺或聲覺信號報警。
12.1.6 乘用車(單排座的乘用車除外)應至少有一個座椅配置符合規定的ISOFIX兒童座椅固定裝置,或至少有一個后排座椅能使用汽車安全帶有效固定兒童座椅。
12.2 車外后視鏡和前下視鏡
12.2.1 機動車(掛車除外)應在左右至少各設置一面后視鏡,總質量大于 7500kg的貨車和貨車底盤改裝的專項作業車還應在右側至少設置廣角后視鏡和補盲后視鏡各一面。
12.2.2 機動車(不帶駕駛室的摩托車除外)外后視鏡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保證駕駛人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見車身左側寬度為 2.5m、車后 10m以外區域及車身右側寬度為 4.0m、車后 20m以外區域的交通情況;專用校車應保證駕駛人能看清乘客門關閉后乘客門車外附近的情況及后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長 3.6m、寬 2.5m 范圍內的情況,并且在正常駕駛狀態下能通過內視鏡觀察到車內所有乘客區。對于汽車列車,當所牽引掛車的寬度超過牽引車寬度時,牽引車應加裝后視鏡加長架(延長支架)以保證其后視鏡的視野仍滿足要求。
12.2.3 汽車及車身部分或全部封閉駕駛人的摩托車的后視鏡的性能和安裝要求應符合GB 15084的規定,摩托車(車身部分或全部封閉駕駛人的摩托車除外)后視鏡的性能和安裝要求應符合GB 17352的規定,輪式拖拉機運輸機組后視鏡的性能和安裝要求應符合GB 18447.1的規定。
12.2.4 車長大于等于 6 m的平頭汽車車前應至少設置一面前下視鏡或相應的監視裝置,以保證駕駛人能看清風窗玻璃前下方長 1.5m、寬 3m范圍內的情況。
12.2.5 車外后視鏡和前下視鏡應易于調節,并能有效保持其位置。
12.2.6 安裝在外側距地面 1.8 m以下的后視鏡,當行人等接觸該鏡時,應具有能緩和沖擊的功能。
12.2.7 教練車(三輪汽車除外)應安裝有符合規定的輔助后視鏡,以使教練員能有效觀察到車輛周圍的交通狀態。
12.3 前風窗玻璃刮水器
12.3.1 機動車的前風窗玻璃應裝備刮水器,其刮刷面積應確保駕駛人具有良好的前方視野。
12.3.2 刮水器應能正常工作。
12.3.3 刮水器關閉時,刮片應能自動返回至初始位置。
12.4 應急出口
12.4.1 基本要求
12.4.1.1 車長小于 6m的客車,在乘坐區的兩側應具有緊急時乘客易于逃生或救援的側窗。
12.4.1.2 車長大于等于 6m的客車,如車身右側僅有一個乘客門且在車身左側未設置駕駛人門,應在車身左側設置應急門。車長大于 7m的客車應設置撤離艙口。臥鋪客車的臥鋪布置為上、下雙層時,側窗洞口應為上下兩層。
12.4.2 應急門
12.4.2.1 應急門的凈高應大于等于 1250mm,凈寬應大于等于 550mm;但車長小于等于 7m的客車,應急門的凈高應大于等于 1100mm,如自門洞最低處向上 400mm以內有輪罩凸出,則在輪罩凸出處應急門凈寬可減至 300mm。
12.4.2.2 車輛側面的鉸接式應急門應鉸鏈于前端,向外開啟角度應大于等于 100°,并能在此角度下保持開啟。如在應急門打開時能提供大于等于 550 mm的自由通道,則開度大于等于100°的要求可不滿足。
12.4.2.3 通向應急門的引道寬度應大于等于 300mm ,不足 300mm時允許采用迅速翻轉座椅的方法加寬引道。專用校車沿引道側面設有折疊座椅時,在折疊座椅打開的情況下(對在不使用時能自動折疊的座椅,在座椅處于折疊位置時),引道寬度仍應大于等于300mm。
12.4.2.4 應急門應有鎖止機構且鎖止可靠。應急門關閉時應能鎖止,且在車輛正常行駛情況下不會因車輛振動、顛簸、沖撞而自行開啟。
12.4.2.5 當車輛停止時,應急門不用工具應能從車內外很方便打開,并設有車門開啟聲響報警裝置。允許從車外將門鎖住,但應保證始終能用正常開啟裝置從車內將其打開,門外手柄應設保護套,且離地面高度(空載時)應小于等于 1800mm。
12.4.3 應急窗和撤離艙口
12.4.3.1 應急窗和撤離艙口的面積應大于等于 (3×105)mm2,且能內接一個 400mm×600mm(對車長小于等于 7m的客車為 330mm × 500mm)的橢圓;如應急窗位于客車后端面,則能內接一個 350mm× 1550 mm、四角曲率半徑小于等于 250mm的矩形時也視為滿足要求。
12.4.3.2 應急窗應采用易于迅速從車內、外開啟的裝置;或在鋼化玻璃上標明易擊碎的位置,并在每 個應急窗的鄰近處提供一個應急錘以方便地擊碎車窗玻璃,且應急錘取下時應能通過聲響信號實現報警。設有乘客站立區的公共汽車車身兩側的車窗如面積能達到設置為應急窗的要求,均應設置為推拉式應急窗或外推式應急窗。
12.4.3.3 安全頂窗應易于從車內、外開啟或移開或用應急錘擊碎。安全頂窗開啟后,應保證從車內外進出的暢通。彈射式安全頂窗應能防止誤操作。
12.4.4 標志
12.4.4.1 每個應急出口應在其附近設有“應急出口”字樣。
12.4.4.2 乘客門和應急出口的應急控制器(包括用于擊碎應急窗車窗玻璃的工具)應在其附近標有清晰的符號或字樣,并注明其操作方法,字體高度應大于等于 10mm。
12.5 燃料系統的安全保護
12.5.1 燃料箱及燃料管路應堅固并固定牢靠,不會因振動和沖擊而發生損壞和漏油現象。不準許用戶改動或加裝燃料箱,不準許用戶改動燃料管路。
12.5.2 燃料箱的加注口及通氣口應保證在機動車晃動時不泄漏。
12.5.3 機動車(摩托車及裝用單缸柴油機的汽車除外)的燃料系統不得用重力或虹吸方法直接向化油器或噴油器供油。
12.5.4 燃料箱的加注口和通氣口不得對著排氣管的開口方向,且應距排氣管的出氣口端 300mm以上,否則應設置有效的隔熱裝置。燃料箱的加注口和通氣口應距裸露的電氣接頭及外部可能產生火花的電氣開關 200mm以上。車長大于 6m的客車的燃料箱的加注口和通氣口應距排氣管的任一部位 300mm以上。
12.5.5 汽車燃料箱各部分不得前伸至前置汽油發動機的前端面。車長大于 6m的客車燃料箱距客車前端面應大于等于 600mm,距客車后端面應大于等于 300mm。發動機后置的公路客車和旅游客車,其燃料箱的前端面應位于前軸之后。
12.5.6 機動車燃料箱的通氣口和加注口不得設置在有乘員的車廂內。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8x8x1948.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